液泛实验数据处理(液泛现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024-09-27

原料配比回流比及加料位置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原料配比回流比及加料位置影响实验结果:操作中改变回流比的大小,以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当塔顶馏份重组份含量增加时,常采用加大回流的方法将重组份压下去,以使产品质量合格。当精馏段的轻组份下到提馏段造成塔下部温度降低时,可以用适当减少回流比的方法以使釜温度提起来。

精馏分离程度更高,蒸馏只能简单分离。精馏通常在精馏塔中进行,气液两相通过逆流接触,进行相际传热传质。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进入气相,气相中的难挥发组分转入液相,于是在塔顶可得到几乎纯的易挥发组分,塔底可得到几乎纯的难挥发组分。

影响精馏操作的主要因素:塔压波动的影响;加料量的影响;加料组成的影响;进料温度的影响;回流量的影响;塔内上升蒸气量的影响;冷剂量的影响;设备状况的影响。达稳定的现象:三点温度合格稳定,塔顶塔釜产品合格。

加热:(适当使用热浴加热,避免受热不均匀:水浴——加热温度不超过100 度;油浴——加热温度在100~250度,容器内物料温度一般比油浴温度低20度左右) ① 加热前在蒸馏烧瓶中加入2 颗沸石,以防止液体暴沸,使沸腾保持平稳。

如何处理蒸馏时出现液泛现象

1、与蒸馏相同,即分离几种不同沸点的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的一种方法;混合物先在最低沸点下蒸馏,直到蒸气温度上升前将蒸馏液作为一种成分加以收集。蒸气温度的上升表示混合物中的次一个较高沸点成分开始蒸馏。然后将这一组分开收集起来。分馏是分离提纯液体有机混合物的沸点相差较小的组分的一种重要方法。

2、蒸馏是只进行一次汽化和冷凝,分离出的物质一般较纯,例如用天然水制蒸馏水,提纯和分离液态有机化合物。分馏要连续进行多次汽化和冷凝,分离出的物质依然是混合物,只不过沸点范围不同,例如对石油进行常减压分馏后可以得到沸点范围不同的多个馏分。适用于较多液体的分离。

3、处理方式:停止进料,消除真空,让塔盘上的液体自流到塔釜后,重新建立真空,加热循环,控制塔顶回流。 加大塔顶采出量(质量不好,建议不要进产品罐),减少回流,加大真空度,减少热循环,逐步将塔盘上的液相厚度减少。

在精馏实验中改变回流比对塔的操作有何影响

回流比增大,再沸器和冷凝器的热负荷增大,从而加热剂和冷却剂的耗量也按比例增加,这两部分是精馏塔操作费用的主要部分,所以操作费用也随之增加,但是达到要求所需理论板数减少,设备费用降低。因此要取得最适宜的回流比。

增加回流比对塔顶得到产品的精馏来说,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但却降低了塔的生产能力,增加了水、电、汽的消耗。回流比过大,还会造成塔内物料的循环增加,导致液泛,破坏塔的正常操作,一般回流比控制在最小回流比的1~2倍为宜。

这个比率直接影响着精馏塔的操作效率和产品质量,较高的回流比可以提高分离效果,但会增加能耗;反之,过低的回流比可能导致分离不彻底,增加产品的纯度损失。因此,选择合适的回流比是精馏工艺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回流比的设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原料组成、操作压力、塔的结构和效率等。

增大回流比可减少分离所需的理论板数。但回流比的增大,必要求塔釜产生的蒸气量相应增加。回流比增大的上限是全回流即进入冷凝器的蒸气在冷凝后全部返回塔中。在全回流条件下,分离所需的理论板数最少。

理论塔板数会增加,全塔效率也增加。理论板数的增加是因为全回流时的回流比R无穷大,所以精馏段的操作线与对角线重合,离平衡线最远,所以阶梯数最少。画图的话会很清楚的,R越小,板数越多。

如何观察液泛现象

1、如何观察液泛现象如下:液滴群在柱内的停留时间增加,分散相的存留分数也增加。当脉冲强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也会破坏两相正常的逆流流动,造成液泛。通常,可以根据脉冲筛板柱的操作情况来判断液泛现象。

2、这种现象称为“液泛”。确定液泛速度的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泵送剂量的调整阀大小来观察压力的变化。一旦发现出口流量开始波动或出现噪音等异常现象,就需要降低循环量并密切关注是否出现了上述的现象。如果填料开始移动(从底部可以看到),那么此时的净压差就是液泛速度。

3、在晃动白酒瓶身时,能够观察到酒液泛起泡沫,即人们常说的“酒花”。白酒的酒花大小与其酒精浓度的高低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白酒的酒精浓度越高,其表面张力也越大,因此酒液表面形成的酒花就越大,且酒花消散的速度越快。

4、因为填料塔下面有一部分不是透明的,观察不到下面填料的情况,当真正观察到液泛时,实际上已经开始液泛有一段时间了,另外,用目测来判断液泛本身就容易产生误差,因为没有确定的鼓泡程度。望采纳。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分水器如果没水会怎样

1、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分水器如果没水会形成液泛。安装好带有分水器的回流装置(如下图所示。可选用三颈瓶或圆底烧瓶)。在反应器中加入3g苯甲酸、7mL乙醇、5mL环己烷、1mL浓硫酸,摇匀,加沸石,在分水器中加入环己烷至支管口。

2、酯化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很难进行彻底,所以,必须及时分离生成物,以促进反应的正向进行,但是苯甲酸乙酯的沸点比水略高,所以要想象乙酸乙酯那样蒸馏出酯来促进反应的进行是不行的,所以只能通过分离出水的方式。所以,可加入适当的物质,通过形成共沸物,使水被蒸馏出来,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3、在250mL带有分水器的三口瓶中加入24g(0.2mo1)苯甲酸、50mL苯、14g(0.4mol)乙醇和0.8g硫酸,缓缓加热回流至分水器无水分出来为止。反应物先常压蒸馏回收苯甲酸和剩余的乙醇,然后减压蒸馏,收集101~103℃(66kPa)馏分,即得约28g产品。

4、产物水会抑制反应的进行,而生成的水和环己烷不互溶,出现分层现象,水在下层,用分水器能够在反应进行时很容易的把水分离出来,从而使反应像正方向进行,提高苯甲酸乙酯的产率。

5、在实践中,提高反应收率常用的方法是除去反应中形成的水,特别是大规模的工业制备中。在某些酯化反应中,醇、酯和水之间可以形成二元或三元最低恒沸物;本实验中,加入环己烷,使水、醇和环己烷三者形成共沸物,利用分水器不断除去反应生成的水,以提高反应产率。

6、实验步骤: 制备样品:于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0g苯甲酸;20ml乙醇;15ml环己 烷;3ml浓硫酸,摇匀,加沸石。水浴上回流约2h,至分水器中层液体约5-6ml停止。记录体积,继续蒸出多余的环己烷和乙醇(从分水器中放出)。移去火源。加水30ml,分批加入固体Na2CO3中和至中性。除2种酸。